一鍵砍遍全城
(該車系評分高于84%的同級別車系)
網友印象(停售車型):
購買時間2011年05月
購買地點北京市 北京
裸車價格39.00萬元
平均油耗10.0L/100km
行駛里程6200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沒有任何的小毛病
缺點:沒疝氣燈,沒mmi,,方向沉,特別沉?臻g后排有點小,忘了說了,當時車提回來在膠州做的保養(yǎng),就第一次去的還是在華世通做的,哈哈,然后4s說因為不在4s做保養(yǎng)所以好像有個多少年發(fā)動機壞了免費修怎么的就不算了,建議最后在4s保養(yǎng),不過太坑了。哈哈
外觀:當年買來的時候可謂回頭率爆高啊,剛剛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漂亮,不過現在已經過時了,大街上已經爛大街了,但是白色的還是很好看,比較秀氣,適合女生開。
內飾:科技感比較強,用料還可以,就是顏色有點不太時尚,但是比較耐臟。
空間:空間一般,后排有點小,前排有點擠腿,,
配置:這車如果按我當時買來的時候來講,性價比不算很高,因為我要加價提車,F在來看,Q5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,不過現在同級別的車子也比較多,奔馳的GLK的性價比我個人認為要比奧迪Q5的高。Q5的性價比還算可以,也蠻高了,同級別中我感覺除了GLK就是Q5的性價比最高了。
動力:2.0T的平時開夠用,掛s檔深踹油門來的推背感還是可以的。百公里加速基本8秒左右。
越野:
操控方向盤有點沉。S擋挺好,哈哈,
油耗:平時市區(qū)開大約12左右,高速10個。比較滿意的,比一些轎車都少。
舒適:座椅的舒適程度還行,包裹性不是太好,跑高速長時間駕駛會感覺不是很舒服。坐姿比較高,視野比較開闊,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。后排座椅中間的凸起非常不舒服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11月
購買地點天津市 天津
裸車價格47.58萬元
平均油耗11.5L/100km
行駛里程44444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滿意的地方有很多,先說外形,比較動感,還有流線型的設計都是我選擇Q5的主要原因,只是國產的比進口的外形差太多了,后續(xù)如果是外觀控的話,自己改裝還是比較費銀子的~!內飾比較抬人,別人上車一看,按鍵真多,一心思就是好車,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,B&Q音響也很養(yǎng)耳,比一般車音響好很多,讓我以后換車很是糾結。
缺點:換過滑閥體 DSG變速箱
外觀:沒得說。特別是把日間行車燈刷出來后,很滿意。
內飾:黑內,不容易臟,除了夏天比較熱,其他滿意的!豪華程度蠻不錯的,當然比新款的x3和新款GLK現在稍微落寞點,但在當時剛上市的時候,絕對是杠杠的!
空間:在這個級別的SUV里應該屬于中規(guī)中矩的尺寸了,家用剛好。
動力:如果不飆車動力是足夠的 市區(qū)內超個小車還是很容易的 高速上超車也很容易 只要舍得給油 曾經在紅綠燈起步地板油 還是有推背的感覺的 畢竟還是2.0T高功率發(fā)動機
越野:
沒和寶馬奔馳比,還是比較扎實的,畢竟不是專業(yè)人士,總之,快速并線變道,剎車,轉向還是給力的!
油耗:四驅車這個油耗還是可以的 畢竟也兩噸的身材 表示十分滿意了
舒適:畢竟是suv,為保證運動性和越野性的平衡,避震相比日系車要硬,但又不像寶馬那般的硬朗,覺得能接受。隔音很好,音箱B&O個人覺得給力的!導航通過網上自己免費升級過3D效果很好,道路詳細?傮w來說滿意
|
購買時間2010年06月
購買地點北京市 北京
裸車價格42.00萬元
平均油耗10.0L/100km
行駛里程13000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外形是最吸引我的,霸氣、拉風,大小適中,日行燈和LED尾燈非常迷人,加上奧迪品牌的多年來在中國的口碑比較好。
缺點:內飾不是很帥
外觀:第一款奧迪Q5,其實在樣子上已經很成熟,很有自己的風格,所以以后該款基本都是在燈光上做文章。2010款最次就是進氣格柵沒有鍍上金屬漆。霸氣差一點。
內飾:2010款基本是按照老式的奧迪內飾風格,和A4A6的套路差不多,簡單實用,用料講究,按鍵明晰,很適合工程一體化,但比起日系高端實在差一點檔次和技術感。
空間:日常行駛就我和老大兩人,后排偶爾坐人,稍有些緊湊,但不影響日常使用,可能我身材不高的緣故(身高173,體重67)。
配置:2010款剛出來,一點優(yōu)惠沒有,還要加價買裝飾,不然不給提貨,最可悲的一代。以后幾代基本優(yōu)惠很大。2010款性價比不好。
動力:動力夠用,掛S檔 推背感強力,而且加速反應迅速
越野:
操控簡單,讓人有駕駛的欲望 方向盤很輕巧 助力很好 起步不會有觸動 停止給油 也不會頓挫 駕駛起來 一氣呵成
油耗:高速上挺省的大概7-8個油,因為在小縣城開,沒那么多堵車紅綠燈現象,平均大概在12個油吧
舒適:皮質座椅很不錯,不硬不軟,適合在高速乘坐,一般也不累,比起日系軟綿綿確實是德系的特點,硬邦邦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04月
購買地點上海市 上海
裸車價格45.00萬元
平均油耗13.0L/100km
行駛里程6000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全景天窗
缺點:配置偏低,近50萬的車子還沒導航,中控屏幕才6.5寸屏,也沒有BO音響比較郁悶17真小氣。自己去汽配城弄的凱立德導航,不過聽說奧迪的原廠導航很爛,也算行了。
外觀:第一款奧迪Q5,其實在樣子上已經很成熟,很有自己的風格,所以以后該款基本都是在燈光上做文章。2010款最次就是進氣格柵沒有鍍上金屬漆。霸氣差一點。
內飾:2010款基本是按照老式的奧迪內飾風格,和A4A6的套路差不多,簡單實用,用料講究,按鍵明晰,很適合工程一體化,但比起日系高端實在差一點檔次和技術感。
空間:前排空間好,后排空間小了一點,所以扣掉1分
配置:2010款剛出來,一點優(yōu)惠沒有,還要加價買裝飾,不然不給提貨,最可悲的一代。以后幾代基本優(yōu)惠很大。2010款性價比不好。
動力:這個車重,渦輪不介入,動力很弱,只有渦輪介入,動力才能跟上,推背感才有點。
越野:
話說現在10W左右車主在描述操控的時候都在說指哪打哪,真心覺得一般人感覺不出什么叫操控。
油耗:一般城市內,不開空調,在11-12左右。在高速一般在8-9左右。夏天和美國車差不多,基本是油老虎,在15-16左右。
舒適:座椅稍有些硬,整體感覺不錯,開過銳志,沒覺得比日本車硬太多,但跟主打舒適的車比應該會差很多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09月
購買地點天津市 天津
裸車價格42.38萬元
平均油耗11.0L/100km
行駛里程9257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全景天窗
缺點:天窗異響,修不好,非常難受
外觀:第一款奧迪Q5,其實在樣子上已經很成熟,很有自己的風格,所以以后該款基本都是在燈光上做文章。2010款最次就是進氣格柵沒有鍍上金屬漆。霸氣差一點。
內飾:奧迪的MMI系統(tǒng) 挺美的 科技感強 我買的技術性 談不上豪華,但是進去 給人的感覺 不會是一種破舊落后的的感覺 總體感覺很棒 車內儲物空間挺大 手套箱 4個門那邊都能放好多雜物的
空間:一般
配置:2010款剛出來,一點優(yōu)惠沒有,還要加價買裝飾,不然不給提貨,最可悲的一代。以后幾代基本優(yōu)惠很大。2010款性價比不好。
動力:這個車重,渦輪不介入,動力很弱,只有渦輪介入,動力才能跟上,推背感才有點。
越野:
SUV里還算不錯的,有了奧迪當家的四驅系統(tǒng)。不管雨天還是雪天,都游刃有余
油耗:一般城市內,不開空調,在11-12左右。在高速一般在8-9左右。夏天和美國車差不多,基本是油老虎,在15-16左右。
舒適:開起來不錯 顛簸的路段也不是那么讓人難受 offroad模式 也體驗過了 挺好的 座椅調節(jié)很完美 尤其是腰部的支撐 很科學 長時間駕駛也不會感到酸 只是感覺皮質較硬 我喜歡軟軟的感覺= =!
|
購買時間2010年06月
購買地點北京市 北京
裸車價格46.00萬元
平均油耗12.0L/100km
行駛里程11356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外形漂亮,全景天窗漂亮,動力還可以,,,,
缺點:有兩點。一是保養(yǎng)間隔只有5000KM,而且SSSS收費偏高。二是后備箱稍小。
外觀:這是主觀因素比較大的一項,個人喜歡這樣的外觀,比較耐看,2年多了還是很喜歡這個外觀。想改進口的運動版!
內飾:我喜歡奧迪的穩(wěn)重風格,當時的很多配置都還是現在推出的新車在沿用的,例如無鑰匙進入、啟動、電子手剎等等,當然要買到一定級別的。
空間:第二排偶爾做做人還行,長時間的話估計還是不舒服,后備箱有點小,放不了多少東西
動力:我是經常上工地,所以對動力、越野等都有一定要求。但這都不是問題,所有的事情都能應付自如。曾在泰國的山路上,滿載,沒有任何打頓的感覺。
越野:
在同級別的越野車中應該算上中上等了,說白了,一個這么大的車操控在怎么比也比不過轎車,選擇Q5就要犧牲一定的操控性,偶爾跑跑直線加速還行,彎道還是算了吧~!乖乖讓給轎車吧~!
油耗:當時的汽車技術讓這個身材的胖家伙城市油耗12升,高速8升,已經讓我非常滿意了,比我前面那臺日系豐田銳志還省油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10月
購買地點浙江 寧波
裸車價格42.38萬元
平均油耗9.0L/100km
行駛里程5542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外觀線條流暢飽滿。視覺很好。
缺點:7速變速箱太坑爹,4萬公里時壞了一次,需要更換滑閥箱,自費的話費用高達4萬
外觀:霸氣 不解釋 就沖著外觀買的 奧迪燈廠 名不虛傳 日間行車燈霸氣 且識別度高 一看就知道是Q5
內飾:2010款基本是按照老式的奧迪內飾風格,和A4A6的套路差不多,簡單實用,用料講究,按鍵明晰,很適合工程一體化,但比起日系高端實在差一點檔次和技術感。
空間:空間很大,平時主要是自駕游和購物拉貨,空間比轎車大很多
配置:當年的性價比車王,一度加價還要排隊啊,這么多年下來了,還是一款熱銷車型
動力:刷了MTM的ECU,260匹馬力,動力隨叫隨到,沒有測過,但是已經比朋友的IS300和325好了。
越野:
只能說一般般,沒啥突出也沒啥不好,方向盤輕,適合女性駕駛,略微缺少點駕駛樂趣。4驅目前還只是擺設,沒怎么感受過,不過在高速4驅還是提高不少穩(wěn)定性,有了4驅心里感受好點,稍差一點的路況也不擔心罷了。
油耗:油耗從買來到現在按儀表顯示大概12個出頭點,能接受。市區(qū)堵車時的油耗有點恐怖。
舒適:皮質座椅很不錯,不硬不軟,適合在高速乘坐,一般也不累,比起日系軟綿綿確實是德系的特點,硬邦邦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11月
購買地點河南 鄭州
裸車價格48.00萬元
平均油耗11.0L/100km
行駛里程6100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最愛Q5的日間行車燈
缺點:4萬公里后陸續(xù)出現小問題,車燈不亮,左后門在里面能打開外面打不開,渦輪控制器更換
外觀:沒得說。特別是把日間行車燈刷出來后,很滿意。
內飾:我喜歡奧迪的穩(wěn)重風格,當時的很多配置都還是現在推出的新車在沿用的,例如無鑰匙進入、啟動、電子手剎等等,當然要買到一定級別的。
空間:后排腿部空間一般般 頭部空間還行 因為本人只有170 后備箱空間太小了 隨便裝點什么東西就裝不了了,本人是做汽配的,有時候要拉點貨什么的就很不方便
動力:我是經常上工地,所以對動力、越野等都有一定要求。但這都不是問題,所有的事情都能應付自如。曾在泰國的山路上,滿載,沒有任何打頓的感覺。
越野:
無論是轉彎變道,倒車,超車,還是山地上,都能輕松應對,操控自如。剎車系統(tǒng)的性能也是超好。
油耗:我可能以前長途多些,所以綜合油耗還是比較好的。在長途(高速)時,油耗在8左右,一般不會超過9,城里當然就不好說了。但對于近2噸的車重,13以內的油耗還是很好了。同時,通常都是加97號油,在泰國加過生物油,看到別人去西藏時也可以加93號油,所以滿足了。
舒適:這是Q5的亮點,也是奧迪的強項,買奧迪要的就是沉穩(wěn)舒適。
|
購買時間2010年05月
購買地點內蒙古 鄂爾多斯
裸車價格38.00萬元
平均油耗12.0L/100km
行駛里程48000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外觀線條流暢飽滿。視覺很好。
缺點:使用成本高,保養(yǎng)費用貴
外觀:第一款奧迪Q5,其實在樣子上已經很成熟,很有自己的風格,所以以后該款基本都是在燈光上做文章。2010款最次就是進氣格柵沒有鍍上金屬漆。霸氣差一點。
內飾:2010款基本是按照老式的奧迪內飾風格,和A4A6的套路差不多,簡單實用,用料講究,按鍵明晰,很適合工程一體化,但比起日系高端實在差一點檔次和技術感。
空間:還行,前排空間不錯,后排勉強夠用,腿部空間比較局促。
配置:2010款剛出來,一點優(yōu)惠沒有,還要加價買裝飾,不然不給提貨,最可悲的一代。以后幾代基本優(yōu)惠很大。2010款性價比不好。
動力:2.0T的動力上高原都已經足夠了。但是倒車時候顯得動力嚴重衰減。
越野:
操控一般般,照寶馬還是有距離。
油耗:刷了ECU,換了前255 45 R20 后275 45 R20 的鞋子。導致油耗高,市區(qū)13+,高速9
舒適:開起來不錯 顛簸的路段也不是那么讓人難受 offroad模式 也體驗過了 挺好的 座椅調節(jié)很完美 尤其是腰部的支撐 很科學 長時間駕駛也不會感到酸 只是感覺皮質較硬 我喜歡軟軟的感覺= =!
|
購買時間2011年04月
購買地點浙江 寧波
裸車價格46.38萬元
平均油耗12.5L/100km
行駛里程93245公里
綜合評分
|
優(yōu)點:動力尚可,外觀帥氣,黑內飾也不錯~
缺點:天窗異響,修不好,非常難受
外觀:第一款奧迪Q5,其實在樣子上已經很成熟,很有自己的風格,所以以后該款基本都是在燈光上做文章。2010款最次就是進氣格柵沒有鍍上金屬漆。霸氣差一點。
內飾:2010款基本是按照老式的奧迪內飾風格,和A4A6的套路差不多,簡單實用,用料講究,按鍵明晰,很適合工程一體化,但比起日系高端實在差一點檔次和技術感。
空間:前排還是可以的,但是后排實在是捉襟見肘,根本不夠用,好像和Q3差不多的空間,勉勉強強兩個人坐下來。腿部空間勉強夠用,頭部空間實在一般。
配置:2010款剛出來,一點優(yōu)惠沒有,還要加價買裝飾,不然不給提貨,最可悲的一代。以后幾代基本優(yōu)惠很大。2010款性價比不好。
動力:動力夠用,掛S檔 推背感強力,而且加速反應迅速
越野:
轉向一般,指向可以,轉彎半徑太小,比起同價位寶馬車。
油耗:一般城市內,不開空調,在11-12左右。在高速一般在8-9左右。夏天和美國車差不多,基本是油老虎,在15-16左右。
舒適:皮質座椅很不錯,不硬不軟,適合在高速乘坐,一般也不累,比起日系軟綿綿確實是德系的特點,硬邦邦。
|